在厚层自流平(通常指厚度大于5cm,甚至达到10cm或以上)的施工中,保持其湿润度是确保终强度发展、防止塑性收缩开裂、减少表面粉化和保证整体质量的关键。厚层材料内部水分更容易散失,控制湿度尤为重要。以下是主要措施:
1. 施工前充分湿润基层:
* 这是基础也是的一步。干燥的基层(如混凝土、砂浆找平层)会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自流平浆料中的水分,导致紧贴基层的自流平层失水过快。
* 方法: 在施工前至少24小时(或根据基层干燥程度和产品说明),用清水浇湿基层,确保水分渗透充分。施工前1-2小时,再次检查基层,确保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(即表面无明显积水,但内部含水充分)。可用干净的湿拖布或海绵吸走表面多余积水。
2. 控制施工环境:
* 温度和湿度: 避免在高温(>30°C)、低湿度(<50%)、大风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下施工。这些条件会急剧加速水分蒸发。
* 封闭环境: 尽可能关闭门窗,使用挡风板或临时围挡,减少空气流通。如果条件允许,在大型空间内进行局部封闭施工。
3. 控制加水量与搅拌:
* 严格遵循配比: 务必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加水量进行配制。擅自增加水量虽然能改善流动性,但会显著降低终强度,延长凝结时间,并加剧泌水和分层风险,同时使水分更易蒸发。
* 充分均匀搅拌: 使用大功率强制式搅拌机,确保粉料与水充分、均匀混合,避免局部过干或过湿。搅拌时间要足够(通常2-5分钟),形成均匀无结团的浆体。
4. 及时覆盖塑料薄膜:
* 这是的保湿措施!
* 时机: 在自流平浆料完成摊铺、消泡(滚筒消泡)后,在其表面能承受人行走而不留下深脚印(通常初凝开始,约施工后15-60分钟,具体看产品性能和厚度)时,立即覆盖塑料薄膜(推荐0.1mm以上厚度的聚乙烯薄膜)。
* 方法:
* 薄膜应紧密贴合自流平表面,尽量减少空气层。
* 相邻薄膜搭接宽度至少20cm,并用胶带密封接缝。
* 薄膜边缘应覆盖到墙面或边界处,并用重物压住或胶带固定,确保完全密封。
* 作用: 塑料薄膜能有效阻止水分蒸发到空气中,利用自流平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在膜下形成高湿度微环境,促进水泥持续水化。
5. 分仓分层浇筑(针对超厚层):
* 对于非常厚的浇筑层(如>10cm),考虑分仓(设置模板分区)或分层浇筑(间隔时间需严格控制在前一层初凝前完成下一层浇筑)。
* 分层浇筑时,每层施工完成后都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湿,直到下一层浇筑前才揭开。后一层浇筑完成后,同样需要及时覆盖。
6. 湿养护阶段:
* 揭开薄膜时间: 通常在覆盖塑料薄膜24-48小时后(具体依据产品说明和厚度),自流平已有足够初期强度,此时可以小心揭开薄膜。
* 持续湿养护: 揭开薄膜后,应立即开始湿养护。方法包括:
* 覆盖湿养护材料: 铺设吸水性好、保水性强的材料(如土工布、无纺布、麻袋片、草帘等),并始终保持其湿润。每天需多次(至少2-4次,高温时更频繁)浇水,确保覆盖物和下方的自流平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。覆盖物边缘也应重叠并压好。
* 直接洒水养护: 如果条件允许且不破坏表面,可直接用细雾喷头均匀洒水,保持表面24小时湿润。需避免水流冲击表面。
* 养护持续时间: 厚层自流平的水化反应时间长,失水风险大,湿养护时间应显著延长。通常建议至少7天,对于超厚(>10cm)或关键部位,建议养护14天。前3天是防止塑性收缩开裂的关键期,必须保证持续湿润。
总结关键点:
* 基层饱和面干是前提。
* 环境控制(避高温大风)是基础。
* 配比搅拌是保障。
* 及时严密覆盖塑料薄膜是。
* 后续充分湿养护(覆盖湿材料或持续洒水)是关键延续。
* 超厚层需考虑分仓分层及更长的养护时间。
通过严格执行以上措施,特别是塑料薄膜的及时覆盖和后续充分的湿养护,可以地减少厚层自流平施工过程中的水分损失,确保其水化反应充分进行,从而获得高强度、低收缩、不开裂、表面致密的地坪。

下一条:没有了